故事|“钢医人”的抗疫故事 原创 中国冶金报 中国冶金报社 昨天 一直到黎明 华语群星 - 一直到黎明(腾讯抗击疫情公益歌曲) 连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这离不开包括“钢医人”在内的广大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的辛劳与付出。沉重的防护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他们用无私和无畏的职业精神感动着我们,鼓励我们在疫情中不断前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武汉抗疫*的“钢医人”的故事。 驰援武汉使我更加珍惜医护职业 记者 王汉杰 陈苗是酒钢医院重症室的护士。1月28日到达武汉后,与熟悉的同事们在一起,陈苗心里很踏实。每天上班、下班,眼看节奏就要熟悉了,陈苗突然接到通知,调往武汉协和医院西病区重症室,编入协和团队工作。 陈苗一下子有点心慌。突然转换医院,意味着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团队,特别是要到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地方,但她很快又释放了压力:“我就是学重症护理专业的,我不上谁上!” 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中,重症病人很多,经常保持在48人~50人。病人多,护士少,当班的工作很繁忙,要用呼吸机、插管帮助病人吸痰,处理肺部分泌物。老龄患者偏多,还要帮助他们清理个人卫生,喂水、喂饭。靠着娴熟的技术,陈苗可以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手套凭感觉完成呼吸机、插管等种种工作,但抽血就困难了,只能借助防护镜片上无水的缝隙,去寻找患者的血管。 图为陈苗在工作中 “武汉工作期间,较温暖的事情就是患者对我的关切。”在采访中,陈苗重复着这句话。每次走向患者,患者总是阻止她靠近。“我是为他们服务的,怎么能不走近他们呢?但他们总是想着要保护我。”她对《中国冶金报》记者强调。一位患者阿姨对陈苗说:“你那么远来救我们,我们不能再传染你。”亲人般的关怀,使得陈苗在面对死亡时更加心痛:“看到有重症患者挽救不过来时,我总是责怪自己本事不够。” “三八妇女节那天,我收到了酒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得信从互联网上,为远在武汉的酒钢抗疫女勇士们送出的鲜花。这是在武汉期间,我较开心的日子。”陈苗说道。 3月21日,陈苗已回到兰州。陈苗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武汉之行,她收获了许多。这对她的一生很重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她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这份职业。“现在,我较期待的就是隔离期赶紧结束好回家。我想我爸,我想我妈,我还想嘉峪关的火锅、肉串、冰激凌。” 难忘方舱医院的**个夜班 通讯员 孙敬 王兴 2月15日,太钢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青年医师杨鹏成为山西*八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紧急驰援武汉。 图为杨鹏 杨鹏前去武汉的工作地是武汉光谷方舱医院。让杨鹏印象较深的是他的**个夜班。按照标准和规范,他认真地穿上了防护服。进舱前,他把“太钢”两个字大大地写在了自己防护服的胸前和背后,把钢医人的精神放在了自己的心头! 杨鹏在巡视病房过程中发现,方舱内的病人虽然病情不重,但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因此,心理**和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杨鹏一个个地安抚患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耐心地分析和解释,竭尽所能地帮患者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查完**个舱,杨鹏已经感觉很累了,但作为值班大夫,他必须每一个班都要对5个舱共200多个患者进行巡视查房。查*二个舱时,他感觉更加疲惫,可看到患者企盼的目光,看着自己胸前大写的“太钢”,他又开始一个一个耐心地查看、问诊……所有患者查完后,他赶紧返回办公室写医嘱、开检查化验单、开药…… 一干就是12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他没吃饭,也没喝一口水……一系列工作后,杨鹏终于顺利完成了当天的夜班工作。这难忘的**个放舱里的夜班让杨鹏更加坚定了做好防疫工作的信念与信心。 繁重的工作并不能减弱杨鹏和队友们的爱心。在此后的工作中,杨鹏把山西人民捐给自己的生活物资带给了舱内的患者和志愿者们分享,平遥的牛肉、东湖的醋、闻喜的煮饼……与礼物一同送出的还有杨鹏和队友们一起书写的暖心小卡片。 3月19日,随同山西*八批援鄂医疗队凯旋的杨鹏感慨万千:“较胶着的战场需要的是较顽强的战士,感谢医院**和科室对我的信任。我不敢说自己是逆行英雄,但我是一名**员,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大夫。我要努力为山西、为太钢总医院争光添彩!” 在武昌方舱医院拍CT 记者 吴兆军 通讯员 常笑 郭静 带着河钢人对湖北人民的深厚情谊,2月22日晚,河钢邯钢职工医院影像科主任刘晓亮,与来自河北省各地医院的人员共同组成的河北支援湖北*九批医疗队抵达武汉,支援当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图为刘晓亮 在接受了为期两天的系统培训后,2月25日,刘晓亮正式来到武昌方舱医院为患者拍摄CT。他深深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多挤出1秒钟,就能多为病人腾出1秒钟生的希望。他说:“我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与时间赛跑,为更多患者做好检查,因为每张片子都关乎患者的去与留。” “请大家再检查一下身上有没有戴金属物品,一会儿拍摄的时候要双手抱住头部……”在医院的“方舱CT”里,刘晓亮和同事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着CT拍摄工作。 “您是几号床的?姓名和年龄是?”为了保证CT拍摄的准确无误,每一次拍摄前刘晓亮都要向等候的患者叮嘱注意事项,反复确认患者信息。遇到带有当地口音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刘晓亮就耐心地讲解,直到双方全都清楚明白。 “在机器操作上基本没有不同,我和同事都是经验丰富的影像技师,很快就能熟练操作机器,掌握流程。要说不同,主要是心态上。这里的患者都是轻症患者,每一张CT都关乎他们的病情发展,大家都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 3月10日,在方舱医院工作了近20天的晓亮和队友一起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最后26名患者的出院,武昌方舱医院正式宣告休舱!3月16日晚上,刘晓亮与队友们收到了撤回的命令。根据武汉总指挥部的部署要求,“逐批撤回各地的支援队”。在武汉战斗26天,虽然短暂,但在刘晓亮人生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平凡而伟大的援鄂英雄 本报通讯员 夏文华 1月23日,首钢水钢总医院援鄂医生夏仁海接到电话,参加了当晚10点贵州省举办的一个视频会议。这是一个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专题会议。会后,夏仁海拿出手机,决定报名去武汉支援。 2月11日下午,夏仁海得知自已入选了贵州*四批援鄂医疗队。2月12日零点,从贵阳出发;当天凌晨5点,一夜未眠的夏仁海踏上了湖北鄂州的土地。夏仁海在入住酒店外看到从贵州开过来的12辆救护车整齐地停放在院子里,他的心里暖暖的。这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到达的**天,他们先熟悉环境,第二天培训,第三天进驻鄂州版“小汤山”——雷山医院,随即开展收治病人等各项工作。 图为夏仁海 2月18日,这是他到鄂州的第六天。当晚,在鄂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夏仁海负责管理血液净化。一系列操作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显得尤为吃力。才一会儿功夫,他的眼镜和护目镜上就起了雾。他一次次想打开护目镜擦拭,可理智让他放弃了这个动作。 随着鄂州雷山医院的迅速建成完善,夏仁海从鄂州中心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被抽回,进入*六医疗组任副组长。之后,随着病区调整,夏仁海任*七医疗组组长,之后又被任命为援鄂医疗队雷山医疗四组组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春天到了,湖北防疫*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3月6日,随着**指挥部的工作调整,夏仁海又被调回到鄂州市中心医院ICU,回到他了渴望的战疫*岗位。 “我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症**上。这是我的职责。”夏仁海突然低下头思索着什么。“来鄂州20多天了,不行,我要给儿子写封信,告诉他爸爸此次上**并不图什么,一的期许就是希望给他做个示范,告诉他,爸爸是一名能上阵杀‘敌’的战士。”夏仁海说道。 **时间递交抗疫请战书 实习记者 于泓泽 通讯员 许贞 王文娟 当新冠肺炎疫情告急之际,包钢三医院呼吸科主任助理张志强立即主动请战,成为包钢三医院报名的150余名抗击疫情志愿者之一。当内蒙古自治区决定派出支援湖北医疗队之后,张志强亦一马当先,成为包钢三医院湖北医疗队7人团队的**。 在疫情较重的湖北省钟祥市,张志强凭着扎实过硬的技术,与时间赛跑。看到患者好转、出院是他较快乐的事。奋战了近50天,3月20日,张志强和队友们凯旋。 回到了家乡,张志强感慨良多。他在抗疫体会中写道:“作为一名呼吸及危重症科的*医生,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我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我恪守‘召必回、战必胜’,在**时间向我院递交了抗疫请战书,志愿不计报酬,逆行而上。” 张志强如今还清晰记得,1月28日,天还没亮,他就告别家人到医院报到,成为内蒙古首批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向湖北出发。1月30日,首批内蒙古援鄂医疗队到达湖北荆门,他和队友们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培训。因为大家知道,时间就是生命。2月1日,他和队友们来到钟祥市同仁医院,开始正式上岗,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图为张志强查看病人病情 刚开始,每天病人都很多,医院日均要启用两个病区来收治不断确诊的患者,工作量可想而知。经过这场疫情,大家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想必已经不再陌生,就像大家了解到的那样:开始时医疗物资相对紧缺,为了节省医疗物资,也为了有更多时间服务患者,累了乏了就席地而卧,经常坐着就睡着了……这些都是张志强和队友们的亲身经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终究有回报,全民防控意识高,入院患者日渐减少,抗疫工作也迎来了阶段性胜利。 父亲突然离世,昆钢医院“九五后”女孩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通讯员 杨鑫 陈民 3月2日,湖北省咸宁赤壁市人民医院*五病区清洁区内,云南省对口援助湖北省云南医疗队赤壁队(昆钢医院)的“95后”队员何美娇穿上隔离服,即将从缓冲区进入隔离区。 图为何美娇 2月26日下午,远在咸宁的云南省对口援助湖北省云南医疗队总指挥长许勇刚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美娇的爸爸去世了。许勇刚要做出一个非常揪心但必须做的艰难决定——把美娇爸爸去世的消息告诉她。云南医疗队赤壁队的队长李**、临时党支部书记段林灿和同事们,也陪伴在美娇旁边,和美娇一起,艰难地接受了这个噩耗。 2月28日中午,在知道父亲去世消息10多个小时后,痛哭了一夜的美娇很悲伤。当天,医疗队里没安排她去上班。 2月29日下午,美娇爸爸去世两天后,美娇找到了李**,她请求,开始正常上班。李**希望美娇不要着急,好好休息,暂时先不考虑上班的事。 3月1日,美娇爸爸在老家落葬。美娇和妈妈、姐姐、姑姑通了视频电话。家里人告诉她,她爸爸的后事已办理完了,云南昆明市总工会、昆钢医院和当地**都很关心家里,希望美娇照顾好自己。美娇再次向队里提出请求,坚定地希望回到工作岗位上。 伙伴们除了在美娇隔离服的前面写上她的名字和“爸爸,我爱你”的字样,还在后面写上了“甘于奉献、追赶自我。你较勇敢!我们为你自豪,加油!”几句话。 这就是云南医疗队的新生力量! 他们实现了四“零”目标 记者 魏庆军 通讯员 柳海兵 王丽 魏兆勇今年52岁,是安钢总医院副院长、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河南省援鄂*十医疗队队长。截至3月下旬,他支援武汉*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在武汉疫情较为吃紧的时候,给河南省卫健委**写下请战书,担任河南*十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紧急赶赴**。据了解,安钢已经有3批共11名精兵强将奔赴武汉抗疫核心“**”,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全力支援武汉人民抗疫。 图为魏兆勇(右二) 河南*十医疗队到达驻地后,魏兆勇马上请来国家卫健委院*组成员吴安华,到医疗队为队员们讲解相关医务工作。之后,他又请武汉中心医院王金淇博士为大家讲解相关事项。此后,魏兆勇又亲自示范防护服的穿脱流程,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讲解,不厌其烦再三强调:“宁可慢也不给病毒可乘之机,认真做好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不可以放过,哪怕慢一些,步骤一定要正确,自己安全才能更好为病人服务!把你们带来,也要一个不少地带回去!” 截至目前,河南*十医疗队在魏兆勇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出院零复阳、救治零事故的四大目标。 “我母亲不善言辞,但她特意打电话叮嘱我说一定要谢谢你,同时也感谢你们河南援鄂医疗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3月15日,安钢总医院普外科护士李晶晶的微信里收到这样感谢留言。 图为李晶晶(右) 3月14日下午,正当李晶晶发放口罩的时候,50床一位74岁的阿姨觉得腹胀,想让李晶晶帮她挤开塞露。这时已经快要交接班了,李晶晶并没有在意,经医生同意后,对病人进行开塞露纳肛,但开塞露也无法让病人顺利排便,李晶晶主动为病人进行人工排便。走出病房时,只听病房里的病人不禁感叹:“这真是比亲闺女还亲啊!这姑娘可真好……” 魏兆勇和李晶晶是全体安钢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的缩影。他们是安阳乃至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的“**者”。在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陆续返回之时,他们还在武汉坚守。